1936年2月10日,紅二、紅六軍團長征中,年僅24歲的紅六軍團十七師師長吳正卿,犧牲在貴州打鼓新場敵人的碉堡前。
吳正卿,1912年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一個勤勞清貧之家。1931年秋,突然傳來“九一八事變”爆發(fā)的消息,吳正卿毅然離開心愛的學校和父母,投筆從戎,苦練軍事本領,并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1年12月,吳正卿隨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起義后參加紅軍,先后任湘贛蘇區(qū)紅軍新獨立師師部文書參謀、作戰(zhàn)參謀,紅六軍團十七師營長、團長。
紅六軍團西征進入貴州后,條件極端困苦,吳正卿與四十九團指戰(zhàn)員們同甘共苦。他把自己的馬讓給傷病員騎,還幫助體力單薄的同志背背包,扛刀槍。他邊行軍邊給戰(zhàn)士們講故事,講革命前途,堅定大家的勝利信心。他很注意加強群眾思想教育工作,四十九團所到之處,當地群眾踴躍參加紅軍,積極主動配合、掩護紅軍的軍事行動。
在石阡甘溪的遭遇戰(zhàn)中,紅六軍團陷入敵軍的圍攻之中,被敵人截成三段。吳正卿領導的四十九團等先頭部隊三個團與軍團主力失去聯系,在軍團參謀長李達的率領下,沖出重圍,于10月15日在黔東蘇區(qū)率先與紅三軍會合。
賀龍等率紅三軍主力南下,接應紅六軍團。1934年10月24日,兩支部隊在貴州省印江縣木黃地區(qū)勝利會師。會師后,紅二、紅六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,發(fā)起湘西攻勢,四十九團在吳正卿的率領下,擔任兩軍團前衛(wèi)任務,一天行軍140多里,奔襲攻占湘西北重鎮(zhèn)永順縣城。
在持續(xù)艱苦的反“圍剿”戰(zhàn)斗中,吳正卿不僅表現了英勇頑強的戰(zhàn)斗作風,而且指揮作戰(zhàn)機動靈活,多次在情況十分危急的關頭,使部隊化險為夷。1935年7月,吳正卿因戰(zhàn)績顯著,升任紅六軍團十七師師長。
紅二、紅六軍團長征,吳正卿自告奮勇率紅十七師為前衛(wèi),擔任開路先鋒。1936年1月,紅二、紅六軍團進入貴州江口、石阡地區(qū),隨后西進,突破敵人封鎖線,襲擊修文、扎佐,佯攻貴陽,搶渡烏江上游之鴨池河,直指黔西北,2月3日進占黔西北門戶黔西縣城。一路上,吳正卿率紅十七師連戰(zhàn)連捷,屢建奇功。2月8日,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在大定(今大方)建立。
紅軍進入貴州開展的革命活動令蔣介石如鯁在喉,調集重兵“圍剿”紅二、紅六軍團。紅軍只有采取靈活機動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,才能與敵軍周旋,保衛(wèi)根據地。
紅軍準備在萬耀煌部主力南移時進行伏擊,但直到2月8日,敵人主力仍在打鼓新場(今金沙縣城)按兵不動。為了掌握主動權,紅軍主動出擊。2月9日,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率領十七師迂回到敵人的兩側和背面,師長吳正卿率部采用正面、側面、多路并進的戰(zhàn)術,指揮部隊向敵人發(fā)起猛烈沖擊,打算于10日襲占打鼓新場。
打鼓新場是一個戰(zhàn)略要地,地形復雜。在打鼓新場的一個制高點——大定坡上,豎立著一個三層樓高的大型巖碉,敵軍100余人龜縮在碉堡里負隅頑抗,憑借著堅固的堡壘,紅軍的幾次沖鋒都沒有奏效。
時間不等人!萬耀煌和郝夢齡的部隊眼看就要趕到打鼓新場。為了拔掉這顆釘子,掃清前進的障礙。吳正卿指揮機槍掩護,隨即率突擊隊向敵堡撲去。敵人憑借碉堡,居高臨下,瘋狂掃射,子彈像雨點一樣從碉堡的槍眼里往山下傾瀉,紅軍戰(zhàn)士前赴后繼,沖在前面的吳正卿不幸中彈,倒在血泊中。
師長的犧牲震動了每個戰(zhàn)士的心,紅二、紅六軍團的戰(zhàn)士們滿懷仇恨和怒火與敵作戰(zhàn),敵堡被攻克了。紅軍乘勝追擊,相繼取得了“將軍山戰(zhàn)役”等一系列輝煌的戰(zhàn)果。
吳正卿投筆從戎,征戰(zhàn)五載,一路當尖兵、戰(zhàn)斗打頭陣、秉承初心使命、不畏艱險勇于攻堅克難的革命精神是每一位共產黨人學習的典范。(來源:學習強國)